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主要的发病部位为胸部、背部、头面部、臀部及下肢。主要的症状为小水泡样或早期丘疹样皮疹,伴有局部疼痛。疼痛以神经痛为主,沿神经带状分布。小儿感染主要表现为水痘,而成人表现为带状疱疹,成人感染者只占很小一部分,约占10%-20%,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为多。
耳鼻喉科临床最常见的是发生在耳廓及外耳道、甚至鼓膜表面的带状疱疹,所以称之为耳带状疱疹。由于带状疱疹的共同特点,临床上早期看到耳带状疱疹的症状为耳部疼痛及耳廓或外耳道皮肤的簇状水疱疹,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合并面神经的膝状神经节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炎症,就会导致面瘫的发生。病毒入侵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鼓膜疱疹,表现为耳痛、面瘫及愈后的听力障碍,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这类面瘫属于周围性面瘫,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和闭眼,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说话、苦笑或露齿动作时歪斜明显,鼓腮漏气,发爆破音(如bo、po)困难,进食可有口角漏液现象。中医称之为“耳面瘫”。
耳带状疱疹出现面瘫后如何检查及治疗?
因为患者突然出现面瘫会非常影响面部外观及正常饮食,耳带状疱疹出现面医院就诊的,医生会通过对患者的面部静态观察及闭眼、皱眉、鼓腮、咧嘴、吹口哨5个动作的动态观察来评估面瘫的程度。一般面瘫分级从正常到完全面瘫分为6级(Ⅰ-Ⅵ)。临床检查还有硬性耳内镜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听,镫骨肌反射,颞骨CT,面肌电图,还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检测等。 长医院耳鼻喉科对于耳带状疱疹面瘫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发挥中医特色,总结了一套效果满意的中西医结合方案。 1.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阿糖腺苷等) 2.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 3.营养神经治疗(甲钴胺注射液、复方三维B等) 4.中药汤剂口服(如牵正散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等) 5.针刺(取太冲、风池、翳风、迎香、合谷、攒竹、太阳、人中、听会等主穴,同时施加电针疗法,针刺的效果) 6.拔罐(一般在急性期后一周进行,以走罐为主,尽量减少对面部的损伤) 7.微波或超短波理疗(改善患侧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神经末梢的功能恢复) 8.局部中药涂擦(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多种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中药配置而成)辛蒲鼻窦胶囊耳鼻喉科常用院内制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开窍。用于风热蕴肺所致的鼻渊、鼻窒,症见鼻塞,鼻涕量多,嗅觉减退;急性鼻窦炎、鼻炎及慢性鼻窦炎、鼻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咽喉利清糖浆耳鼻喉科常用院内制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养阴利咽。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喉痹,症见咽痛、口干而渴、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咳嗽;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文字:耳鼻喉科 李 鹏
编辑:姜旭阳
审核:韩 雪
长医院
服务号预约挂号线上咨询网络门诊报告查询订阅号专家简介出诊信息医院动态健康科普
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