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剧烈疼痛的急性疱疹的急性疱疹皮肤病。俗称“蜘蛛疮”。中医称本病为“缠腰龙”“蛇串疮”“蛇窠疮”“白蛇串”“火带疮”“蛇丹”等。
带状疱疹多发生于成年人,以沿身体单侧感觉神经相应皮肤节段出现成簇的疱疹,且伴有局部神经明显疼痛为主要特征。潜伏期难以确定,发疹前数日患者有局部皮肤刺痛、灼痛及瘙痒感,部分病例可有轻、中度发热,伴乏力、头痛症状;头眼部的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常出现剧痛。2~4日内开始发疹,皮疹的发展过程类似水痘。水痘分批发生,成簇状,连接成片,簇间皮肤正常,在1-7日内沿周围神经排列成带状。皮疹多限于身体一侧,很少超过驱干中线。5-8日后疱疹逐渐干枯、结痂,脱痂后一般不留瘢痕,病程2-4周。带状疱疹发生部位以胸段肋间神经最为常见,约占60%,颈神经及三叉神经也可受累。该病能自愈,但若免疫功能低下,病毒可播散至全身各脏器,病死率高。神经痛为其显著特点,儿童患者疼痛轻微,50岁以上患者病情重。轻病例可不出现皮肤损害,仅有节段神经痛,不易诊断。
第二章癣
癣又称为浅部真菌病,是真菌病的一部分,是由浅部真菌即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和指(趾)甲的感染。浅部真菌只侵犯角质层,约占真菌病的90%以上。
临床按发病部位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及甲真菌病等。
头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头发和头皮的浅部感染。根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黄癣、白癣、脓癣和黑点癣4种。
体癣指除头皮、毛发、掌拓和甲以外光滑皮肤上发生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是皮肤癣菌引起的大腿内侧和会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属特殊部位的体癣。两者常合称为体股癣。
手癣是发生在指间,手掌皮肤癣菌感染;足癣是发生在足趾部,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两者常合称为手足癣。
第三章湿疹
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湿疹因其炎症程度不同可分为急性湿疹、压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急性湿疹发病急骤,皮损呈密集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及渗出为主。因瘙痒而搔抓后皮损易变为糜烂面,合并感染时可发生脓疱性皮损。此时常自觉瘙痒难忍。亚急性湿疹临床主要表现有小丘疹,鳞屑、结痂性皮损,有明显的瘙痒。慢性湿疹因亚急性湿疹未愈而转为慢性,皮损主要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脱屑、苔癣化及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斑。边界尚清晰,因瘙痒而抓可致皮损发生皲裂。皮损常好发于头面部、耳后、手背、足背、小腿、阴囊、女阴及肛门周围皮损。但其他部位也可以波及。
第四章痤疮
痤疮又称粉刺,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损害,常伴有皮脂溢出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青年男女,尤以男性青年多见,常于青春期开始发病,至发育期过后倾向自愈。但也可见于青春期以后或成人发病者。本病属中医“肺风粉刺”“酒刺”的范畴。好发于面部,胸背等皮脂腺发达的部位。常呈对称性分布。损害为位于毛囊口的黑头粉刺,以手指挤压可挤出头部黑色而体部呈白色半透明的脂栓。在发展过程中可产生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损害。皮损散在分布,有时密集或聚合。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炎症明显可引起疼痛及触痛。病程慢性,一般在青春期后症状可缓慢或痊愈。
第五章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近,但非同一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症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热、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第六章疣
一、扁平疣
扁平疣又名青年扁平疣,系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赘生物。以质硬扁平丘疹为特征,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属中医“扁瘊”的范畴。好发于颜面、手背、前臂及肩胛等部。皮损为米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硬,呈正常皮肤色或微带棕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散在或密集,可互相融合,亦可因搔抓呈线状排列。患者无自觉症状。本病病程慢性,可持续数年,也可自然消退,愈后仍可复发。
二、寻常疣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赘生物。以乳头状角质隆起、无自觉症状为特征。多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属中医“千日疮”“枯筋箭”的范畴。本病好发于手足背、手指、足缘或甲廓等处,亦可见于头面。皮损初为针头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渐增大至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或椭圆形乳头状角质隆起,表面干燥、粗糙,角化明显,触之硬,为灰黄、灰褐或黄褐色,顶端可呈花蕊或刺状。患者大多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撞击或摩擦时易出血。本病病程缓慢,可自愈,愈后不留痕迹。
第七章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种较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黄褐色斑块,直径0.5-2.0cm,其上覆盖糠秕状鳞屑,好发于驱干和四肢近侧部,自觉瘙痒。病初常先出现”前驱斑”,仅1~3个,直径3~5cm。往往是在前驱斑出现后不就才陆续发出典型皮疹。个别病例皮疹的炎症较重,甚至可出现水疱。
第八章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本病又称牛皮癣。临床上根据银屑病的特征,将本病分为4种类型,即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其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多,占发病率的99%。
寻常型银屑病初发疹为针头至绿豆大的炎性扁平丘疹,逐渐增大为钱币或更大的淡红色浸润性斑状皮损,境界清晰,表面覆有多层云母状银白色鳞屑后,显硬脂光泽,称为“硬脂斑现象”。若将鳞屑剥除至最下面可显示淡红色有光泽的模样表面,继续剥离可见有出血点,称为状出血现象。由于皮损在临床表现有多种多样,有点滴状、钱币状、斑块状、地图状、蛎壳状、回状、环状、疣状和匐行状等损害。本病可发于全身各个部位,但多见于四肢伸侧、特别是在肘膝关节伸侧,对称分布,亦有少数只局限于某一个部位者。
本病急性发作,呈慢性经过。发病常与季节有明显关系,有的是夏季增剧,秋冬自愈,或冬春复发,入夏减轻者。易复发。发病以青壮年居多,无明显性特别差异。
第九章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局部色素脱失,影响美容的皮肤病。易诊难治。中医称本病为“白驳风”“白殿”。
白殿风迄今原因未明,目前有自身免疫学说,因患者伴随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局限性硬斑病、恶性贫血等。
皮损处色素全部脱失斑,呈乳白色,在其边缘色素反而增加,中央不全部变白色。白斑形态、大小各异,自指甲至钱币大小,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较常见的部位是背部、腕部、面部、前臂、颈部、阴唇、口唇、生殖器部位(包括龟头部及阴茎和包皮内侧黏膜)。白癜风常对称或单侧分布,有部分患者在夏季日晒后白斑中心或边缘色素明显增多,但一旦到了冬季色素又可消退,呈白斑状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