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人医中医团队,
中医验案分享,
在惊蛰节气,
如期而至...
面瘫小专题1
前言
上一期“医话薪传”栏目,我们跟大家聊了面瘫的表现,病因以及本病大概的预后,见下面链接:
面瘫就是“鬼吹风”?帮你揭开面瘫真面目...
我们建议:
没有面瘫的人儿,你需要保暖;
万一得了面瘫的人儿,你在保暖的同时,在对自己有信心、调节好自己心情的同时,对医者有信心。
这一期“杏林集叶”栏目,给大家分享一则近期面瘫验案。
一诊:面瘫+一副愁眉苦脸
许某某,33岁年轻漂亮女性,病历号34**,白沙镇人。
年1月7号初诊。
来诊时一副标准的面瘫脸,附加一副愁眉苦脸。
没办法,脸面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是至高无上的,脸面都“毁”了,肯定是高兴不起来的。
许某某右侧口眼歪斜7天。
7天前开始出现咽部不适,自服“板蓝根”,次日出现右侧面部口眼歪斜,头顶痛,耳痛,无耳部流脓、疱疹,无肢体偏瘫抽搐。
外院予行营养神经、消炎等治疗。
近期发病前因家事争吵。既往体健,“头孢类药物”过敏。
刻诊:
患者右侧口眼歪斜,舌麻,右侧头部,右侧下颌部疼痛不适,右侧口唇厚重麻木感,面色红,四肢冰凉感。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辅助检查:外院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西医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诊断:面瘫(甲胆不降)
针刺处方:“面瘫十四针”加减,隔日一次。
中药处方
白术30g茯苓30g白芍30g
炙草30g制附子15g党参25g
当归25g桂枝15g细辛10g
黄芪60g、僵蚕15g蜈蚣1条
*5天
二诊:诸症好转
年1月12日复诊。
许某某口眼歪斜较前好转一半,舌麻、右侧头痛、右侧下颌部疼痛不适消失,右侧口唇厚重麻木感明显好转,面色红稍改善,四肢冰凉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针刺处方:“面瘫十四针”加减,隔日一次。
中药处方
白术15g茯苓15g白芍30g
炙草20g党参15g炒僵蚕15g
蜈蚣3g制白附10g防风10g
山药30g玄参30g。
*5剂
三、四诊:效不更方,症状痊愈
年1月17日三诊,许某某口眼歪斜基本痊愈,舌麻、右侧头痛、右侧下颌部疼痛不适消失,仅留右侧下嘴唇少许麻木,面红、四肢冰凉感好转。中药前方加减,余治疗同前。
年1月22日四诊,许某某右侧口眼歪斜痊愈,无四肢冰凉感,余无特殊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弱。
关于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关键看笑容,见下图:
乙未甲胆风火汤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并非一方就能搞定一个病。
面瘫也是如此,牵正散是一个好方,但不是各个都适合牵正散,临床还是需要辨证。
本案中采用的是师父吕英教授创立的乙未甲胆风火汤(白芍、炙甘草、茯苓、白术),本方擅长治疗甲胆不降之病。方中白芍擅治甲胆不降,甲胆要降,赖于中土需要健运,故加茯苓、白术。
此方非常好用,以后再专题分享。
患者面瘫、面色红、脉弦,当时还是考虑存在甲胆风火在上,故选用此方加减。甲胆一降,可增强生生之源、阳根之所,寒水可自温,四末不温可解决。
面瘫十四针
头面部的经脉循行复杂,手足三阳经、任督二脉共8条经脉都循行头面,因此临床所见虽然是面瘫一症,但却常常涉及多条经络,而且每个人病变的主要的经脉不同,针刺之前应仔细诊查,全面兼顾,不可顾此失彼。
“面瘫十四针”是在学习中国医院针灸科高立山老师近40年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面瘫的认识和临床针刺经验,总结出来的。
“面瘫十四针”中包括较多经络的穴位,比如足阳明经的地仓、颊车、足三里等等,手阳明的迎香,手少阳三焦经的翳风、丝竹空,足少阳胆经的阳白等,督脉的水沟等,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等等。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通过详细诊查经络“反应点”,比如斑、瘀血、痛点、硬结等,对面瘫十四针的不同经络有所侧重,灵活加减,可获得更佳疗效。
妙用足三里
足三里在“面瘫十四针”中有重要的治疗作用。高立山教授认为,足三里治疗面瘫有其独特的用意:
其一,因足阳明胃经在面部循行较广,受邪时也较多,又“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足三里正合此意。
其二,针足三里可以鼓舞胃气以驱邪外出。
其三,《慎斋医书》中言:“诸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针足三里治疗顽固面瘫也合其理。
另外,我在临床针刺足三里除了上述所讲三个医理之外,个人认为面瘫属风,属厥阴风木之气太过,用足三里可厚土载木。
面瘫相关的科普文章:
面瘫就是“鬼吹风”?帮你揭开面瘫真面目...
为了疾病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你需要了解24节气
英德中医丨话惊蛰
往期医案精选:
龙胆泻肝法治疗午后下肢水肿发热案(第1案)
三阴寒湿方治疗踝周水肿案(第2案)
验案第6:四逆散加味治疗失眠案
验案第7:一首治疗失眠的千古名方
验案第8:如何用几剂中药赶走多年的失眠...
文/何文星医生图源/网络、团队拍摄
编辑/英德人医中医团队
医话薪传
杏林集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