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发布《全国优生优育(TORCH)第一次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该报告主要涉及内容为全国TORCH产品实验室检测室间质评的统计处理结果及评价。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TORCH项目检测的发展,检验君收集了自年起至今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发布的TORCH产品室间质评数据,整理成本文。
TORCH临床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方法简便、操作标准化、成本较低,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检测方法,其检测指标包括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和IgG抗体亲和力检测等。[1]
参与该室间质评的TORCH检测包含有五种病原体的IgM及IgG抗体检测:
TOX(弓形虫)
HSV-1(单纯疱疹病毒-1)
HSV-2(单纯疱疹病毒-2)
CMV(巨细胞病毒)
RV(风疹病毒)
平台升级趋势明显,定量检测成主流
依据近5年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各实验室上报数据分析(以CMV-IgM为例),化学发光平台占比由年的31.6%已上升至56.0%,酶联免疫平台则由67.2%下降至38.9%。
TORCH临床实验室血清学检测项目正由传统的酶联免疫平台逐步升级迭代成化学发光平台。
过去由于检验技术及临床认识的滞后,国内侧重于定性方法进行筛查,临床医生只能根据IgM、IgG阳性或阴性来解读,既不能确定感染时间,也不能识别感染类型。
而使用血清IgM、IgG抗体定量检测进行TORCH感染筛查,能够对异常病例进行动态观察,依据量值的变化,更好地反映受检者的免疫状态和感染类型,科学进行风险评估。
化学发光(CLIA)系统可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对所发出的光量子进行定量测定。整个检测过程主要由仪器完成,能有效避免检测结果受检测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可提升检出率。
化学发光法检测TORCH抗体的批内、批间重复性好,灵敏度更高,对于TORCH感染的早期检测具有推广价值,在近年来TORCH抗体检测中受到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