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崔大夫和育学园诊所医疗总监白洁大夫进行了一场以“孩子生病了,怎么办”为主题的直播。现在,小园子将整场直播的知识点及高频问题都做了梳理和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
高频问答
Q1:幼儿急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什么?
答:三种疾病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
幼儿急疹多发于2岁以内的宝宝,最大的特点是“热退疹出”。高热时可烧到39℃~40℃,通常会持续3天左右(中间吃了退烧药也容易反复烧上来);烧退后全身开始出疹子,不痒不脱屑,2-3后自行消失,没有疤痕。
一般来说,幼儿急疹很难预防,但得过幼儿急疹的宝宝也极少会得第二次。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在病因和症状表现上都很相似(身上起疱疹,可能伴有发热等),但疱疹部位有所不同。前者在手、足、口、臀、躯干均可出现疱疹,后者一般只在咽部出现疱疹。
接种手足口疫苗一定程度上能预防手足口病,但不意味着接种疫苗后,一定不得手足口病。大部分宝宝患手足口病都是轻型的。而我们一般接种手足口疫苗,主要是为了预防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重型手足口病。
Q2:学龄前儿童,怎么预防一些儿童常见病?
答:饮食上不迷信某种单一的食物或营养素。吃丰富的食物,肉蛋奶类、新鲜的蔬菜水果、谷物等都要涵盖,尽量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全面均衡的摄入营养。
考虑到入园或入学后,孩子的户外活动会增多,所以穿着上不需要穿得过多,越接近日常越好,以免入学后因不能及时增减衣物,导致生病。
在家时,让孩子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既是体验不同的温度变化,也是调节免疫的重要途径。
生活规律上,可按照幼儿园或学校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让宝宝适应入园或入学后的节奏。
同时家长们也要对生病有科学的认识:群体中会加速疾病的传播,宝宝入园或入学后生病的几率可能会加大,但不用过于恐慌,保持平常心态,因为人没有不生病的,偶尔的生病过程也是孩子建立免疫的过程。
Q3:秋冬天常见病有哪些?如何预防?
答:相比其他季节,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消化道疾病(如肠胃炎、呕吐、腹泻)以及季节性流感会相对增多。
预防疾病的根本就是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而提高免疫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预防接种等都会影响免疫力的建立。
对于季节性流感的预防,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种流感疫苗。六月龄以上即可接种。六月龄-三岁之间,从未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或前一年接种时仅接种了一剂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两剂;三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一剂/每年。
Q4:宝宝生病时,如何在家护理?医院?
答:可从宝宝的饮食、休息、用药三方面来护理。
休息:宝宝生病时会比较虚弱,尽量不在这个阶段带宝宝出去玩。充分的休息会让孩子精神、身体都得到放松,更利于他的恢复。同时,不带生病期间的宝宝出去玩,也是对其他小朋友的一种体贴。
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清淡为主。宝宝生病时消化功能较弱,吃太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但也不能完全禁食,营养不足不利于孩子恢复。这时,最好吃一些营养好吸收的碳水,如小米粥等。
用药:家里准备一些儿童常用药,方便日常使用。如退烧药、口服补液盐Ⅲ、生理盐水等。
生病时,医院?可以结合孩子的一般状况来判断。例如精神状态、作息规律、食量等。如果生病的同时一般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表现得很不舒服,则要考虑就医。
一般常见病都有一个自愈的过程。轻、中程度的病情可能随着时间自己就恢复了,或者医院,大医院病人多,而生病时的宝宝免疫力相对低一些,在这种环境下,交叉感染的风险会更大。
以上,就是小园子关于8月27日这场直播中,知识点及高频问题的详细解答啦。
下期直播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